魏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95章 省长考察(3),男人五十,魏一,理想文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杜绝私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人们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贪得无厌的欲望。知道到什么地步就该满足了的人,永远是满足的。所以老子说道:“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道德经·四十六章》)老子十分推崇知足,他认为“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并称:“知足者富”。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中从反面加以强调:“欲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有。”古往今来,多少贪夫徇财、夸者死权,常常由贪得无厌,不知足,不知止,而栽进了罪恶的深渊。

为官者,只有杜绝私欲才能公正为民,对于自然之外的人为欲望,如声色犬马、财物名利之欲,应该减少到最低程度,要顺其自然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廉洁自律--不欲以静,天下自正

老子在《道德经·三十七章》中说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道永远是顺任自然而无所作为的,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的。侯王如果能按照“道”的原则为政治民,万事万物就会自我化育、自生自灭而得以充分发展。自生自长而产生贪欲时,我就要用“道”来镇住它。用“道”的真朴来镇服它,就不会产生贪欲之心了,万事万物没有贪欲之心了,天下便自然而然达到稳定、安宁。

这是《道德经》中“道经”的最后一章,老子把第一章提出的“道”的概念,落实到他理想的社会和政治——自然无为。老子的无为有很多种解释,落实到政治上可以认为有所为有所不为,为民办事应该要有所作为,不应有贪心私欲,违法犯纪的事情坚决不能做,要做到廉洁自律。为官者应带头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推功揽过--能受国之垢,谓社稷主

老子认为品德高尚的领导者就应该能够承担国家遭受屈辱和灾祸的责任,这才是社稷的主人,这才叫国家的君王。即:“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道德经·七十八章》)汉代有两个有名的名将推功揽过的故事。西汉名将李广随大将军卫青出兵北击匈奴,参加漠北战役。由于李广指挥的东路军没有向导迷了路而未能如期参加漠北会战。战后,卫青责令李广的部下来对质受审。李广挺身而出,为部下揽过自责,他说:“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快穿:疯批大佬一心求死

草莓味的折耳根